今天是
技术文档
你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档 > 技术资料

单级PFC调试怎么调试,点这里,内部调试记录都在这里了

2017-5-13 19:19:27      点击:

摘要


功率因数校正在电子电路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,该项参数主要能够对电力的使用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估,从而得出电力是否被完全合理利用的结果。本文根据电源达人经验,针对单级功率因数矫正(PFC)直流电源的调试经验进行总结,从而总结出快捷高效的调试方法。

原理图

单级功率因数矫正(PFC)直流电源的调试


局部放大

单级功率因数矫正(PFC)直流电源的调试

单级功率因数矫正(PFC)直流电源的调试



PF低,调试方法

1.次级去电流(R32)检测电阻加大。  

2.光耦供电电阻(R27)加大。

3.比较器电流反馈电容(C18)加大。

4.全电压检测(如:SA7527,L6562的第3脚)电阻(R13)减小。

低压异响(吱吱声)同时低压掉电流做不到全电压

1.先调整PFC,如PFC正常可按如下方法调整。

2.加大全电压检测电阻(R13),减小和电阻并联的电容,电容(C8)可采用102。    

3.确定变压器设计是否合适。调整变压器,减少次级匝数,加大占空比。(本人现在的单级PFC做到60w,全电压输入)

空载电压跳动

1、一般由VCC供电不足所致,可调节电压反馈部分,加大或减小电压反馈电容(C17),电阻(这个电路没有电阻)(用不同的IC做的恒流调整方式不一样)。

    2.如果上面方法不行,就减小VCC限流电阻(R7),或增加VCC绕组匝数。

启动时灯闪一下或几下后正常工作:

1.一般由电压反馈引起,减小次级比如358电压反馈补偿电容(C17)。    

2.减小PWM控制芯片(如:SA7527,L6562)1,2脚的补偿电容(C6)。

3.在电压采样点加一个104的电容,比如输出36v的电源,基准点是2.5v,正采样是68k,负采样5.1k,在5.1k上并联一个104的电容。效果明显(参考电路并联在R26上)。

4.提高空载电压。有些情况下有效。

恒流精度不高

如:减小串联灯珠数量,电流会变大。

1. 可减小去电流采样电阻。。

2.检测反馈ic供电是否足够

3.调整电流反馈的电阻和电容(有些电路设计只有电容。如:385+431就只用调整电容即可)。  

如:电源温度升高后电流下降。

1.采用低温漂电阻。

2.提高基准点电压(不建议这样做,小电流可以)。

3.PCB 布线不合理,恒流IC 的接地点一定要在负极电流输出最末端,以免温度升高,造成铜皮电阻变大,造成电流减小(小电流还好,大电流3A 以上的会很明显)。

灯闪

1.一般都伴有PFC 过低的现象,先解决PFC。PFC 解决后,基本上都会好。

2.减小PWM 控制芯片(如:SA7527,L6562)1,2 脚的补偿电容。

短路保护不良

1.次级反馈最好有独立的供电绕组,且此绕组的供电限流电阻要小。储能电容要大。此绕组和PWM IC 的供电绕组,都要绕在中间(如果是三明治绕法的话,最好把这两个绕组,放在中间,就是包在初级里。)

2.加大初级限流电阻。

3.初级ic 的电流检测线要短,尽量少拐弯。

低压掉电流

1:减小初级限流电阻,效果明显,但会降低短路保护效果。

2:加大IC 3 脚对地,全电压检测电阻,以提高3 脚电压,但会降低高压是的PF 值,不过可以用高压补偿来提高,高压时的PF 值,补偿电路很简单没几个原件。

3:加大IC 1,2 脚电阻,效果一般,不过加大到10k 时效果明显,但会影响PF 值。

4:减少变压器次级匝数,以加大占空比,效果很明显,推荐,但注意控制工作频率。太高EMC 难搞。

电压电流临界范围宽

比如空载电压 36v,恒定电流1.5A,有些电源要带载到34v 时才能进入恒流模式。

1:加大次级电压反馈的补偿电容,比如说358 的电压反馈补偿电容。

2:在电压采样点加一个104 的电容,比如输出36v 的电源,基准点是2.5v,正采样是68k,负采样5.1k,在5.1k 上并联一个104 的电容。此做法比调整358 反馈补偿电容效果好很多,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启动时灯闪一下。

最近又发现一个问题

灌胶掉电流,R32 用的大一点,恒流效果就很差这都是电流检测线受干扰引起的,由于这根线上电压很低,就是高的一般也只有0.2v,低的甚至只有0.05v 这样的低压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,所以R32 一定要放的离恒流IC 越近越好,最好在3mm 以内,而且这根线一定要粗,尽量短。